4月25日離岸人民幣對美元匯率接連跌破6.53、6.54、6.55、6.56和6.57關口,截止發稿,盤中最低至6.5885,下跌超500個基點,創2020年12月以來新高。
從目前出口數據尚且看不出明顯的逆轉趨勢,但資本流出則較為明顯,同時地緣政治、疫情反復導致市場情緒轉弱。4月封控措施下的物流中斷和企業停工對經濟方面的影響較為普遍,近期IMF將中國2022年的GDP預測調至4.4%。
目前根據彭博,各界對中國二季度GDP增長的共識預測仍高于4.6%。野村中國首席經濟學家陸挺對記者表示中國經濟壓力不小,從時間上看,當前疫情主要是從3月開始擴散,當時恰逢工廠和建筑工地開始滿負荷運轉,地理位置上而言,影響波及中國經濟、金融和物流中心的長三角....疫情反復背景下,中國家庭和私營部門企業可能會減少對資本、貨物和住房的投資。
此外,多位交易員對記者表示,鑒于中美利差收窄,人民幣中間價較大幅度貶值,離岸市場做空人民幣的動能開始上升。過去一周截至收盤,美國10年期債券收益率報2.905%,盤中一度觸及3%,而中國10年期國債報在2.88%附近,二者持續倒掛。
單看人民幣貶值幅度較大,但是今年以來相對全球其他貨幣,人民幣仍然較強。多數外資機構認為,中國經濟韌性和政策應對效力充足,但不排除人民幣會在一段時間內保持在6.5以上的位置。此外,美聯儲大概率將在5月初宣布加息50個基點,且不排除宣布縮表路線圖,美聯儲預計每個月縮表的幅度最終將達到950億美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