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月作為傳統的汽車銷售旺季,今年卻遭遇異乎尋常的冷清。
據媒體報道,北京、南京、鄭州、武漢等多地的汽車經銷商反饋,今年1月的進店量與訂單數普遍暴跌50%~70%,個別品牌下跌了80%~90%。
與開局遇冷的市場相對的,是車企雄心勃勃的2024年銷量目標。新勢力車企的目標普遍翻倍增長,甚至6倍的增長;傳統車企中也不乏狠人,將銷量目標提升了50%以上。
然而業內普遍認為,2024年將是比2023年更卷、增長更難的一年。根據中汽協日前發布的數據,2023年中國汽車總銷量3009.4萬輛,同比增長12%,新能源汽車銷量949.5萬輛,同比增長37.9%;預測2024年汽車總銷量同比增長3%,新能源汽車銷量同比增長21%,約200萬輛。
增速大幅放緩,整體市場凈增量不富余,明顯無法支撐車企們動輒增長50%以上的銷量目標。那么,哪些車企的2024銷量目標不靠譜,哪些車企又最有可能達成目標?
傳統大廠:奇瑞“不客氣”,吉利更務實
網傳比亞迪今年的銷量目標是450-500萬輛,較去年增加了近150-200萬輛,而中汽協預測國內新能源市場的凈增量也僅200萬輛。加上登頂新能源銷冠之后,比亞迪幾乎成為所有自主車企對標的對象,在各個細分市場的挑戰者日益增多,要想在大基數上實現大幅增長,難度非同一般,如果海外市場沒有取得重大突破,目標實現的可能性極小。
目標驚人的還有奇瑞,提出400萬輛的銷量目標,這是2023年銷量的2倍還多。奇瑞董事長尹同躍還放話,2024在新能源領域不再“客氣”,一定會進入全國頭部行列,而且絕不靠虧損來換取銷量。只能說,想法很美好,但現實很殘酷?!熬怼币呀洺蔀閲鴥溶囀谐B,目前已有特斯拉、比亞迪、理想等超過16家主流車企開啟新一輪降價,日前上市的新車售價均低于預期,奇瑞新能源即使“不客氣”也只能嘆氣。
熬過轉型陣痛期的長城,今年提出銷售190萬輛的目標,銷量較去年增長54%。但長城的“神車”光環日漸黯淡,新能源暫無爆款,要實現目標可謂壓力山大。
相比之下,吉利、長安、廣汽等車企顯然更理性,堪稱穩扎穩打的務實派。
吉利今年的目標也是190萬輛,只比去年增加了22萬輛,在帝豪、博越以及“中國星”等經典系列的助攻下,穩住基本盤問題不大,關鍵看新能源。吉利的新能源轉型算是傳統車企中較為成功的,去年推出吉利銀河L7和L6、領克08 E-MP等全新戰略車型,市場反饋不錯,新能源月銷量已連續3個月突破6萬大關,在乘聯會統計的2023新能源廠商零售銷量排行榜中位列第四。今年吉利的新能源目標是較去年增長66%,即81萬輛,平均每月銷售6.75萬輛。目前,吉利銀河系列、領克E-MP家族的銷量仍保持穩定增長,今年1月又上市了極氪007、銀河E8兩款超高人氣車型,后續極氪、領克和銀河系列都計劃推出多款高性價比產品,多細分市場共同發力就很有戲。
長安2024年準備沖刺280萬輛,廣汽挑戰275萬輛,看上去任務不少,但都只需要比去年多賣出25萬輛,應該是考慮到眼下合資品牌普遍增長乏力的因素。
造車新勢力:問界6倍狂飆,蔚來下調目標
相比傳統大廠,造車新勢力們普遍更加激進。
最激進的是問界,計劃今年交付新車60萬輛,是去年銷量的6倍多。而問界去年1-8月的月均銷量在5000附近徘徊,直到新M7上市才再次回暖,去年12月首次突破2萬,今年一下要達到月銷量5萬,確實是“大嘴”余承東的風格。
理想去年超額完成年度目標后,今年將目標調至80萬輛,是去年銷量的2倍以上。理想的底氣或許來自新車L6,售價更低,有望獲得更大突破。另外,L7/L8/L9三款車今年都將改款升級,有助于穩固基本盤;還將推出首款MPV車型,價格不便宜,加上MPV市場規模小,短時間很難上量。整體來看,理想挑戰80萬輛的難度較高。
埃安今年也要沖刺80萬輛,是去年銷量的1.6倍,壓力比理想小那么一點。而且埃安主力車型都在20萬元以內的主流市場,市場基數更大,比理想更有優勢,但難度也不小。
另外幾家銷量在10-14萬級的新勢力車企中,深藍全球銷量目標45萬輛,零跑30-40萬輛,哪吒全球銷售30萬輛,都達到去年銷量的2、3倍以上;小鵬、極氪分別將目標定為28萬輛和23萬輛,均比去年增長1倍左右。
出人意料的是,蔚來主動將2024年目標下調至23萬輛,比去年提出的目標25萬輛少了2萬。雖然是目前唯一一家將目標下調的車企,但目標仍是去年銷量的1.4倍。
2024年中國新能源車市場將迎來一場深刻的洗牌。沒有傳統大廠的雄厚家底做支撐,造車新勢力們已進入生死競速階段,從年度銷量目標中可以窺見一二。而吉利等已成功新能源轉型的傳統車企,憑借多品牌協同作戰,或將帶來更好的表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