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.MIT作為素質教育的評估體系,是整個素質教育課程體系的開端,和素質教育成果的檢驗標準。那么在兒童進行C.MIT測評結束后,還可以獲得哪些方面的支持呢?校區有了C.MIT之后,會有怎樣品質的提升呢?
一、教學品質整體提升
1.專業測評師的測評與解讀服務
每個做完測評的兒童,可接受專業測評師的解讀服務。測評師經歷3天嚴格線下心理測量學培訓及不同時段的線上培訓,培訓時長40+小時,在一線直接接觸兒童的時長超過2年。培訓考核通過后,配發測評師勛章。
2.專業心理學環境氛圍
每位在機構工作的老師,都經歷超過24小時(三天)的兒童心理學實操培訓,在與家長交流的過程中會找到親子關系中的關鍵問題,引導家長進行行為訓練,引導孩子疏導情緒,在機構度過每周最快樂的時光。
3.教育閉環的形成
教學閉環也叫:教-學-評-測-練的閉環。
教:來自于老師傳授知識,老師把知識以愉快的方式輸送到孩子;
學:孩子將知識吸收成為自己知識體系的一部分;
評:老師通過課堂教學等方式對孩子的主觀評價,貫穿兒童教育的始終;
測:對于孩子學習知識的程度進行測評,貫穿兒童學習始終,首次測評看狀態,中途測評檢驗學習效果,結束時測評對于學習進行階段性總結。這是北師大C.MIT致力于做的事情——素質教育評價體系。5次評測形成成長曲線,對教育結果進行整體評估;
練:在兒童沒有老師輔導的情況下,可以自動自發積極能動地去對所掌握的知識進行練習,這個行為有可能發生在校區、家里等處。兒童可以享受自主學習的過程。
二、專業提升各項能力的課程體系
樂高課程體系中,均有可以針對三大方面,九大潛能的課程體系,家長可以根據測評結果,有針對性地就某些方面對孩子進行提升。
三、專業提升孩子厭學、注意力不集中的課程體系
在C.MIT的測評中,有一項內容是注意力測評,注意力是兒童各項能力的基礎,只有兒童擁有好的注意力,才可以快速穩定地獲得其他各方面能力。如果兒童的測評結果不夠理想,家長可以選擇注意力單項訓練項目。
注意力測訓系統面對5-12歲兒童,以注意力四個基本品質(注意力的廣度、穩定性、分配、轉移)為理論支撐,在反復測評和訓練的過程中提升兒童注意力。難度等級為五級,包含入門級、簡單級、一般級、困難級、極限級。
1.測訓結合,使訓練效果可檢驗;
2.人機互動模式,使題目更有針對性,預約更靈活,培養孩子自主學習能力
3.無限關?模式,使孩子過關如同打游戲,激發訓練樂趣
4.線上家長課堂,家長與孩子共同成長
5.家長訪談,使家長更加深入了解孩子
6.提升效果可量化,4個月訓練見效率為94%;
四、一對一兒童、家長心理輔導項目
截止到2018年年底,已經有12家樂高機構負責人參與“沙盤兒童情商課”的培訓。在每個機構中,或多或少都會有一些“調皮搗蛋”、“難以管束”的孩子,是因為他們的情緒沒有被“看到”,他們的心情沒有被理解。在負責人學完回去與孩子互動過程中,讓孩子體驗到了好的情緒,讓家長感覺到了孩子其妙的變化。
C.MIT是課程體系的開端,也是課程體系的評價標準,讓家長和機構工作人員在面對孩子的時候,有針對性,有方向,配合各類方法訓練方法。
孩子的成長不只是能力的提升,而是看誰擁有持久的“續航能力”,這種“續航能力”就是孩子的心理“軟實力”,也是越來越多學校重視的方面。讓孩子獲得心理健康、能力出眾的童年,才是給孩子真正的“精英教育”。
為沒有“評價系統”的課程買單,是教育投入的浪費行為。